刘浩耀在绘制座椅弹射的不同路径模拟图,忍不住抬头看向廖杉,“杉姐,夏天又有一批学生毕业了吧?今年能不能轮到我们研究所了,哪怕分过来一、两个人也行。”

廖杉在算弹射座椅的飞行包线,不等她回答,隔壁桌的张国光抢先说道,“会有的,王川泽和老冯都向上级申请了,本来负责一个项目的人员拆分成两个项目组,大家都缺人。”

包括他负责的机翼小组,也是忙活不过来。

崔胜平闻言也不禁停下手中的笔,憧憬道,“希望分配过来的新人能多些,我们小组也能多几个人,哪怕一个也行。”

情况比他想的还要好,座舱小组分配到了两个新人。

瘦瘦高高的单眼皮青年,叫姜远,今年才刚二十三岁,刚从哈市航空工业大学毕业。

短头发、个子不高的女同志,名字是陶淑珍,比姜远大一岁,是南市航空测绘学院的毕业生。

廖杉惊喜,拉着小姑娘的手,“飞机组终于又有女工程师了!”

陶淑珍也很意外,座舱小组的负责人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。

就像新工人在进入车间后会由有经验的工人带着工作,这就是常说的“师傅”。对于他们这些分配过来的新人工程师来说,每个小组的组长其实也相当于“老师”的角色,就像廖杉刚来飞机厂时,林为华就是他们的老师。

陶淑珍没想到这个“老师”会是个年轻的女性,并且……她的目光落到廖杉隆起的肚子上,更加震惊了。

在得知廖杉只比她大三岁,却比她多了三年的留学经历、四年的工作经验后,陶淑珍只觉自己受到了人生冲击。

崔胜平见新人恍惚的神情,安慰道,“习惯就好,咱们研究所能人不少,杉姐她对象也很厉害,就是咱们轰炸机组的统筹,年纪轻轻就扛起了重担。”

陶淑珍不禁张开了嘴,一点都没有被安慰到。

待大家都自我介绍过后,廖杉给新人们讲起目前小组的工作进度。

姜远和陶淑珍两人听得脑袋发晕,表情逐渐茫然。

“廖老师,”陶淑珍忍不住举手,“为什么要加一个速度传感器?”

姜远也跟着问,“要是想解决最后一个乘员弹射时高度的问题,为什么不将火箭发动

章节目录